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10-22
“一”字形調度,看上去是最簡單不過的導演技巧,即將演員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成“一”字形調遣。但高明的影視藝術家,都會在平凡中創造卓越。
愛森斯坦在他的杰作《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中,從蒙古大臣到河邊巡視基輔大公捕魚,到與條頓騎士作戰,都用了許多“一”字形調度,由于導演將演員處理在鏡頭的前景,大大增強了畫面的張力,表現了俄羅斯人民抗敵御辱的力量。
格里菲斯在《一個國家的誕生》中,也用了不少“一”字形調度,片中出現的馬匹、馬的臀部,以及叫賣人、北方軍隊,由于多用前景處理技巧,使得畫面很有雕塑感,銀幕視覺沖擊力特別強,令觀眾在平凡中感受到不平凡。
“一”字形調度,絕不同于地平線調度,一般來說,它們都共同擁有上、中、下三條線,但其區別在于,“地平線調度”的人與物是從地下“冒”出來的,“一”字線調度則是從左邊框到右邊框調度,反之從右邊框往左邊框調度。
“一”字線和斜線的結合調度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又是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的。
影視鏡頭講求它的豐富性,又同時追求它的單一性。單一是為了明了,為了鮮明、簡潔。
而“一”字線和斜線的結合調度,既滿足了畫面的層次感,又使演員的表演區域清晰、可感,同時還可產生互動的畫面效果。
如在《日出》中,主人公在斜的馬路上行走,突然一列電車(火車、汽車也可)成“一”字形在前景中穿過,畫面充滿動感,生動而富有生氣。
在格里菲斯和愛森斯坦的影片中,他們都喜歡這種穿插、交叉。如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中,基輔大公帶領他的人馬,從銀幕前景中“一”字形走過,而他的士兵和大臣,在銀幕的左上角向右下角斜線行走,給觀眾不同的視覺感受。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Q:1624823112),謝謝。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