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7-26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傳播人物
霍夫蘭 Carl Hovland
美國實驗心理學家,他畢生研究人的心理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具體研究說服與態度的關系,態度的形成與轉變,說服的 方式、技巧和能力等,其中又集中在用實驗的方法研究人的態度與說服之間的關系,如二戰期間主要研究陸軍部拍攝的 軍事教育影片對軍人的影響。
他對傳播學的貢獻在于:
一是把心理實驗方法引入傳播學領域,大大開拓了傳播學的研究領域;
二是他從信源的可信性、傳播技巧、受眾屬性等影響說服效果的因素進行了大量實驗考察,揭示了傳播效果形成的條件性和復雜性,為修正早期“魔彈論”效果觀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施拉姆
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傳播學家,傳播學學科創始人,人稱“傳播學鼻祖”、“傳播學之父”。
他對于傳播學的巨大貢獻在于:
1)把美國新聞學與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其他學科綜合起來進行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歸納總結與修正,使之系統化、結構化,并創立傳播學,這是其最大的功績。1949年其第一本權威性著作《大眾傳播學》出版,標志著傳播學的創立。
2)不斷著書立說,推動傳播學的壯大,主要著作有《大眾傳播學》、《傳播過程與效果》、《報刊的四種理論》等。3)大力推動傳播學教育,擴大傳播學在教育及學術界的影響,培養了眾多知名學者,形成了“施拉姆學派”。
李普曼 WalterLippmann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和新聞工作者,傳播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之一,在宣傳分析和輿論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聲譽。
李普曼在其1922年的著作《輿論學》中,開創了今天被稱為議程設置的早期思想。該書對成見、興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問題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討,完成了新聞史上對輿論傳播現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眾傳播對社會的巨大影響,在《輿論學》和《自由與新聞》等著作中,他不僅對新聞的性質及其選擇過程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即“擬態環境”和“刻板成見”。
英尼斯和麥克盧漢
兩人是加拿大多倫多學派的代表人物。
英尼斯(Harold Adams Innis),加拿大地理學家和經濟學家,是一位研究傳播社會發展史的啟蒙人物。他把傳播放在人類文明形態的演變中考察,認為傳播媒介是一套傳遞和貯存人類文明的智力、形式的手段。他的傳播理論的內核是對媒介“偏倚性”的劃分,著有《帝國與傳播》等。
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師承英尼斯,發展了被稱為“媒介決定論”的一套學說。
其主要觀點有:媒介即訊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熱媒介”和“冷媒介”的劃分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它開拓了從媒介技術出發觀察人類社會發展的視角,著有《機械的新娘》、《理解媒介:人的延伸》等。
麥克盧漢是加拿大文學批評家、傳播學家、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一代宗師。他被譽為信息社會、電子世界的“圣人”、“先驅”和“先知”。他是20世紀最富有原創性的傳播學理論家。他對電子時代和賽博空間的預言一個個變成現實,被傳播和科技界認作“工廠時代的先知“。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