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導培訓 來源:www.2022ahvc.com 發布時間:2018-06-05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最為喜愛的影視藝術,也就是武打片。
武打片,是我國武俠片、功夫片、武術片的統稱。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末期的上海。最初拍攝的是明星公司根據平江不肖生所著的《江湖奇俠傳》改編的神怪武俠片《火燒紅蓮寺》,連續拍攝了18集。上海天一電影公司從1928年至1931年,共拍攝了二百五十多部神怪武俠片。此類影片充滿封建迷信、恩怨報應、神怪恐怖。由于遭到輿論強烈譴責,逐漸消失。
至1938年,香港金城電影公司首先拍出第一步武俠片《粉妝樓》。此后武打片在香港興起,主要是對《七俠五義》、《施公案》等劍俠小說的改編,一部分則是上海武俠片的重拍。早期武打片基本上是戲劇程式化的打斗加雜技性表演,比較虛假。
到五六十年代,從內容到表現手段上區分,有兩種類型。一種仍以神劍仙法為內容,但在表現手段上充分利用電影動畫和特效,表現從施法術、放飛劍、呼風喚雨、制造陣法機關、邪術神功到以琵琶音和笑聲的“音波功”震塌屋宇,攝人魂魄。斗法場面驚險詭異。另一種則是比較寫實的武俠片,多以近代英雄人物仗義行俠、忠良后代報仇雪恨、武林門派爭奪寶物秘籍為內容,并運用了現代化的電影表現手段。演員具有一定的武術功底,系列片《黃飛鴻》具有代表性。
70年代又有發展,出現了一種近代題材,以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或去惡鋤奸為內容,以徒手搏擊為特征的功夫電影,他的演員不用替身,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拍攝采用真打實拍。香港第一步功夫片是《路客與刀客》。而以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為代表作。到70年代中期,拳腳功夫與喜劇結合,形成了一種諧趣功夫片,它采用武術真功夫與雜技相結合的打法,插科打諢,妙趣橫生,成龍主演的《蛇形刁手》與《醉拳》是具有代表性的兩部影片。進入
80年代,出現了有武術運動員擔任演員,其武打能體現出我國傳統武術精華的武術片,影片并注意將武術與人物性格緊密結合以表現中華民族氣節、愛國主義精神,以及高尚武德,如影片《少林寺》、《武林志》等。
這就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武打片的產生和發展了。大家都了解了嗎,要知道更多的電影藝術知識,歡迎來中影人藝考編導培訓了解。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