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傳播媒介來看,再現型媒介體現出呈現型效果
在傳播心理學中,傳播媒介可分為呈現型媒介和再現型媒介。呈現型媒介主要指人們利用自身的器官活動(包括表情動作、裝束打扮等)來表達社會意義的形式,主要用于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而再現型媒介是指人們利用工藝或技術手段 (包括書籍、繪畫、電視、電話、網絡等)表達社會意義的形式。
對于電視節目的受眾來說,更傾向于接受表現原生態的呈現型媒介。但是不論是呈現型的還是再現型的媒介作品,都不等同于所拍攝對象的原生形態,其間會體現出拍攝者或制作者的主體假設。所以,當媒介技術條件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需要再現型媒介盡量做到呈現型的效果。
電視真人秀節目作為再現藝術的一種,為受眾構建的仍然是一個關于外部世界的擬態環境,但是由于電視媒介的視聽音畫即時傳真的特質,所展現的幻象讓受眾感到即是原生形態的生活。這種近似真實生活的呈現型效果,符合人們對外部現實世界的理解認識,和自我生存狀態的評價,這種一致性,讓受眾產生出精神上的滿足感和愉悅感。
2、從傳播者來看,從“真”是特色、“人”為核心、“秀”做手段來把握受眾的心理因素。
隨著電視節目內容和形式的日漸豐富,過去那些經過事先排練反復錄制得幾乎沒有瑕疵的節目不再那么吸引人了,大眾更于傾向去看原汁原味的生存狀態,“審美日常生活化”是現在觀眾的常見心理。明星本身作為公眾人物,維持的某種公眾形象,明星真人秀節目“真”的特色就在于往往要撇開明星們長期塑造的固有形象,展現他們不為公眾熟知了解的另一面。
3、品牌營銷策略
傳播學“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具有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大眾傳媒通過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影響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明星真人秀節目播出前,多會調動電視臺、報紙、雜志多種媒體配合宣傳,各大網站發帖發圖片擴大傳播聲勢。在各種媒體反復宣傳下,節目自然成為茶余飯后的話題談資。例如《爸爸去哪兒》正式播出前,先在湖南衛視熒幕上播了宣傳片。
借鑒季播模式,延長品牌影響力 在歐美國家,季播已經是一套成熟的體系。季播就是按“季”播出,指電視播出機構根據收視市場觀眾的收視習慣呈現出的季節性變化,對頻道節目配置、播出安排進行對應性調整。這種節目編方式可以有效地緩解常播節目受眾收視疲勞的問題,同時也給節目制作一個“總結―調整―創新”的空間。近年,季播概念才引入國內,目前不少真人秀節目已啟動季播模式。
季播節目有利于培養穩定忠誠的觀眾群體,塑造節目品牌,觀眾短期興奮與長期期盼相結合,可延長節目壽命,形成對節目持續的關注度,從而擴大影響力。但節目制作中要處理好如何引導觀眾多季連續收看的問題,要在節目創新和懸念設計上多下功夫。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