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藝術也是編導專業里邊比較重點的一個課程,只有清楚了影視藝術才能正正的學好編導專業,所以編導藝考生一定要了解影視藝術基礎知識有哪些?這樣才能對編導專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小編整理資料如下,僅供參考!
影視藝術主要基礎知識有:
1.景是指銀幕和屏幕的單個畫面圖像,是一種瞬間的空間呈現。
2.不同的畫面叫“景別”,即攝影機和攝像機從各自不同的視距對拍攝對象進行拍攝時,所獲得的各種大小和內容不同的畫面。
3.變焦距鏡頭即在不改變攝影機及被拍攝對象的位置的情況下,通過鏡頭內部焦距的變化來改變被拍攝對象與觀眾的距離,使畫面變大或變小的鏡頭。
4.鏡頭在拍攝時的運轉速度,正常運轉時每秒24格
5.景別大體分五類:特寫、近景、中景、全景、遠景。
6.攝影機的外部運動包括:推、拉、搖、移、跟。
7.攝影機的鏡頭當做劇中人的眼睛的使用方法我們稱之為主觀鏡頭
8.顯:又叫漸顯、漸現、淡入,就是畫面從空白或全黑中漸漸現出。
9.蒙太奇狹義:是作為一種影視語言符號系統而出現的,專指鏡頭畫面、聲音、色彩等元素編排組合的手段。
10.蒙太奇廣義:不僅指畫面、聲音、色彩等元素編排組合的方式,也指從劇作構思到作品完成過程中,藝術家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
11.蒙太奇的主要功能有:可以使鏡頭畫面產生出新的含義,可以激發觀眾對比、聯想,積極參與影視藝術的再創作活動,可以營造各種節奏。
12.蒙太奇結構模式主要有兩大類:即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
13.場面調度長鏡頭實際上是一口氣拍下來的一種多場面的鏡頭,所以又叫鏡頭內部蒙太奇性質的長鏡頭
14.電影的前期創作,又稱之為案頭準備階段
15.1895年12月28日,法國巴黎盧米埃爾兄弟首次售票放映自己拍攝的《火車進站》、《拆墻》等影片。這被看作世界電影的誕生日
16.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百代公司聯合攝制的故事片《歌女紅牡丹》
17.1958年5月1日,中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開始試驗播出黑白電視節目。同年6月15日,播放了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
18.影視攝制的基本分工主要有導演,制片,編劇、攝像、美工、場記、照明、剪輯、化妝等(任意寫出五個即可)
19.1954年,美國正式開辦了彩色電視節目,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播出彩色電視節目的國家。
20.1927年美國攝制并公映了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
21.在導演的分鏡頭劇本的某些影視文學劇本中,常常標有顯、隱、化、切等字樣,這就是指的鏡頭與鏡頭之間的不同的組接方式
22.切:又叫“切換”。就是將有某種內在聯系的兩個不同的鏡頭(畫面)直接來粘接起來,具體講,又可分為連續性切換和穿插性切換
23.電視分為哪幾種制式PAL、NTSC、SECAM,中國在電視制作用的是PAL制式。
24.標清電視信號的輸出分辨率是720*576,高清電視信號1080P的輸出分辨率是1920*1080,720P的輸出分辨率是1280*720。
25.慢鏡頭即改變鏡頭在拍攝時的運轉速度,對拍攝對象進行高速拍攝,放映時候以每秒24畫格放映。
26.空鏡頭即畫面中沒有出現人物的鏡頭。
27.決定一部影片所使用的鏡頭數量的因素主要與影片的長短,片種樣式,導演的美學追求,影片的藝術風格,等有關
28.遠景的藝術功效有描寫環境,營造氣勢和氣氛。
29.電影制作的后期包括剪輯、混錄、合成。
30.影視藝術鑒賞是以影視藝術欣賞為基礎,以影視藝術觀賞為前提,以影視藝術批評為方法,
31.1935年,美國拍攝出彩色影片《浮華世界》又譯(名利場),標志著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的出現
32.長鏡頭就藝術功能分兩類:紀實性長鏡頭,場面調度長鏡頭。
33.場面調度長鏡頭通過導演精心設置的景別、場面、人物、構圖及光影、色彩等造型因素變化,來體現創作者的意圖。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影視藝術基礎知識有哪些”整理出的資料,希望對
編導培訓藝考生有所幫助,如還有其他編導疑問,可關注中影藝考編導學院進行了解咨詢!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